454 许秋又出圈了,幕后推手竟然是……(求订阅)(1/ 2)
拿到15%的效率数据后,许秋开始规划接下来叠层器件的优化方向。
当下的最优体系中,底电池的有效层是三元J4:PCBM:IDIC-4F体系,顶电池的有效层是二元PCE10:IEICO-4F体系。
考虑到Y系列受体在叠层器件上的折戟沉沙,许秋也在思考,IDIC-4F是不是同样也有些过于完美,从而挤压了顶电池的空间,降低了整个叠层器件的上限。
毕竟,当初对用于叠层器件的有效层材料,进行初步筛选的时候,之所以选择IDIC-4F体系,主要也是因为它的效率足够高。
而在后来的摸索过程中,许秋对于有效层材料的改变并不大,一直沿用着IDIC-4F体系。
除了用三元策略引入了PCBM外,基本上主要都是在做传输层相关的优化,尽可能的降低光损失,提高电荷传输效果等等。
也因此,现阶段在加工工艺方面的优化,可以说是比较完备了。
想要进一步突破,多半还是需要基于对有效层材料的合理选择。
于是,许秋做出决定,把叠层器件的优化重心,再次转移到对材料选择上。
一方面,在选择顶电池、底电池材料的时候,考虑的层面可以更加宽广一些,不以二元体系的初始效率为主要参考标准。
而是主要考虑光吸收方面的适配,让顶电池和底电池可以做到各司其职,顶电池主要吸收短波长的光,底电池主要吸收长波长的光。
另一方面,许秋打算拓宽材料方面的选择范围,面向整个有机光伏领域,而非仅限于自己团队开发出来的材料。
随着ITIC被开发出来,近半年来其他课题组也开发出不少优秀的给、受体材料,如果合适的话,同样可以直接拿来用。
尤其是关于底电池的近红外非富勒烯受体的选择上,许秋对学姐的IEICO系列,还有博后学姐开发的FN-4F等材料都不是很满意。
这些材料在效率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都是12%的体系。
但它们的器件性能受有效层膜厚的影响有些大,一旦厚度偏离最优膜厚太远,器件的效率就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比如做到300纳米的厚度,器件效率可能就直接腰斩了。
而在叠层器件中,因为要调控顶电池、底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是需要有效层对膜厚变化不那么敏感的。
比如IDIC系列材料就是很好的选择,膜厚从100纳米到300纳米,本身的器件性能变化并不大。
这段时间,许秋也挑选了几个其他课题组的材料,并参照他们的文章,在模拟实验室中进行合成。
之所以不直接购买,是因为现阶段,除了许秋的ITIC、IDIC、IEICO系列,还有徐正宏的IDTBR系列非富勒烯材料在市面上比较有统治力外,其他课题组开发出来的材料基本上都没有商业化的渠道。
就算要买,也是得找光电公司定做,大批量5克、10克的购买才行。
因为材料都是有时效性的,说不定过几天就有新的、更好的材料被开发了出来。
如果一种旧材料没什么特点的话,等新材料出来后,大概率就卖不出去了。
像ITIC、IEICO、IDTBR系列虽然是早期的材料,但因为它们出现的时间足够早,现在都已经成为了标样材料。
很多无力自主开发新材料的课题组,就会买标样材料做一做三元、稳定性之类的边角料工作。
因此标样材料是不愁卖的,这也是许秋让蓝河光电公司最开始备货的时候,优先做ITIC、IEICO的原因。
另外,IDIC系列好卖很容易理解,毕竟是现阶段性能最好的材料嘛。
在其他课题组开发出来的材料中,许秋注意到有最新报道的,一种名为COi8DFIC的非富勒烯受体材料还挺有意思的,已经被他列入了重点关注的目标。
COi8DFIC的分子结构,有些类似于之前徐正宏课题组在NC文章报道的DBC-IC。
中央D单元同样是采用非完全共轭稠环的结构,三个TT单元首先经由碳碳单键连接,在两个连接处,再分别用一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延伸出来,和周边的两个TT单元形成一个非共轭的六元环,六元环上的碳原子上是sp3杂化的,可以引入两个侧链。
末端A单元,采用的是许秋他们开发的ICIN-2F单元。
这个材料是由国家纳米科学技术中心的李丹课题组开发出来的。
他们连续报道了两个体系,分别是二元的PCE10:COi8DFIC体系,还有三元的PCE10:COi8DFIC:PCBM体系,器件效率分别为12.16%和12.77%。
两篇文章均发表在Sci. Bull.期刊上,也就是之前提到的举国之力推举的一本期刊。
许秋推测他们把工作发表在这里,可能也是有完成上面任务的因素。
当然,他们也算是吃到了一波红利,后面Sci. Bull.变为综合类一区了嘛。
而且,这两篇文章都非常的短,他们发表的格式是“Short Communication(短通讯)”。
本来相较于正常Article格式的文章,Communication就够短的了,一般是三千个单词左右,三到五张图片的样子。
而现在这个Short Communication更夸张,正文只有两页半,全文就一张图片,整合了分子结构、光吸收光谱、荧光光谱、J-V特性曲线以及EQE曲线。
不过,实验方面的工作量其实也没少太多,因为其他的表征测试也是做了的,包括光源GIWAXS,电镜TEM、AFM,电荷迁移率SCLC,只是被放在了支持信息中,里面有足足20张图片。
当然,文章短不短的,对许秋来说也无关紧要。
他主要关注到三个点,即COi8DFIC体系具有“超窄禁带宽度”、“高电流密度”、“对膜厚不敏感”的特点。
COi8DFIC的禁带宽度只有1.26电子伏特,光吸收带边可以达到1000纳米,已经接近硅的禁带宽度了,常温下本征半导体硅的禁带宽度为1.12电子伏特。
也因此,基于COi8DFIC二元体系的器件,短路电流密度就高达26毫安每平方厘米,三元体系更是达到了28毫安每平方厘米,比许秋现阶段拿到手的Y系列受体都夸张。
当然,高短路电流密度也是有代价的,那就是开路电压偏低,只有0.68伏特。
不然,给这种电流密度配上一个0.8伏特以上的开路电压,打破现阶段世界纪录的课题组就不是许秋,而是李丹课题组了。
同时,COi8DFIC还兼顾了IDIC系列的优点,在制备厚膜器件时,器件性能的衰减幅度较小。
因此,许秋初步判断,这种材料或许是IEICO-4F等近红外受体材料的上位替代,值得进行尝试。
周日。
因为周六加班的缘故,许秋一觉睡到中午才醒。
他取过手机,打算看一眼时间,却发现微信像是被轰炸了一样,全是未读消息,还有一通来自魏兴思的未接来电。
难怪许秋在睡梦中总感觉周围在震动,原来不是错觉,而是手机在震。
他首先看了眼魏老师的来电记录,是早上九点钟的,响铃7声就挂断了,且没有二次拨打。
一般这种情况下,就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可能只是魏兴思突然有了一个科研想法,想和许秋分享一下之类的。
于是,许秋就没有回拨过去,反正下午就要见面了嘛,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当面沟通。
微信消息,大多数都是来自校内的研究生同学们,包括陶焱、穆雪等等,还有课题组里莫文琳、韩嘉莹她们,此外,甚至还有几个很久都没有联系的老同学,也发来了消息。
许秋随意点开了最上面的几条消息查看,发现他们都在说同一件事,并附带了一个转发过来的链接。
链接是来自魔都综合大学洋葱社的一篇推文:“一年狂揽三十余篇SCI文章的传奇直博生,公开了他成功的秘诀,真相竟然是……”
看到这标题,许秋已经猜到了他应该是主角,多半是周二大会的那件事情进一步发酵了。
学校里的洋葱社,许秋还是稍微有些了解的,在社团招新“百团大战”的时候遇到过,但并没有太过关注,只是知道它取名参照了洋葱新闻。
洋葱新闻是漂亮国一家提供讽刺新闻的组织,它以报道讽刺性文章为特色,文章内容涉及国内外以及当地的消息,在它的旗下还有娱乐性的报纸和网站。
洋葱新闻所提供的新闻,通常是以真实新闻事件为蓝本,加工杜撰出来的假新闻。
虽然故事很多都是假的,却绝非胡编瞎造,而是用夸张的想象表达对世界观感,是另类的社会评论,因此有不少读者追捧。
而且它模仿了传统新闻的特点,所有新闻均以漂亮国联合通讯社规格报道,看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儿的。
因为做的比较成功,所以当传统印刷媒体发行量减少,被迫裁员时,《洋葱》的销量却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许秋打开文章链接,果不其然,第一眼就看到了自己在大会上挥斥方遒的照片,还没有打码……
查看了一番正文,许秋发现内容还是比较正常的,没有太多添油加醋的成分在里面。
不过,关于许秋和穆雪之间的互动并没有提太多,只在文章末尾提了一句,算是勉强和标题相呼应。
大多数的内容都在讲许秋获得的成果,包括以直博生新生的身份直接获得国家奖学金,发表若干篇NC、AM、《焦耳》、《自然·能源》这样的高档次文章,发表SCI文章共计三十余篇,SCI一区一作文章共计十余篇等等……
另外,正文中还多次提及到魔都综合大学,表示“许秋是魔都综合大学材料系的本科生,本科毕业后在材料系直博”。
不仅如此,许秋仔细看了看那张拍摄的照片,上面的投影画面中也有非常清晰的魔都综合大学LOGO。
“标题看起来是UC震惊体,而仔细看正文的话,怎么看都像是一篇软文呢?”许秋不禁开始琢磨:“大概自己是被学校选为了典型,用来树立一个科研强人形象,提升一下学校的知名度?”
这倒是有可能的,高校除了自己硬实力外,也需要通过不断宣传,以舆论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软实力。
说不定就有人因为看到了这个推文,本来打算去清北大学的,结果脑子一热,就来魔都综合大学追逐许秋的脚步了呢。
毕竟,年轻人嘛,很容易冲动。
再看现在这架势,如果只是学校里的一个小社团在幕后推动的话,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就达到这么大的影响力。
就连多年不见的老同学都被炸出来了。
许秋逐一查看消息。
陶焱是过来邀功的:“多亏有我,许秋你出名啦!”
许秋思索片刻,给陶焱发了一个一分钱的红包,作为“感谢”。
穆雪发了个洋葱社推文链接,并加上一串省略号“……”。
许秋也回复了一个“……”,当时他只是无心之举,没想到造成了这么大的影响,好在这篇推文并不是八卦向的,不然还真不太好办。
莫文琳发来消息:“现在微信群、朋友圈里都在转发这篇洋葱社的推文,已经在高校学生群体中传开了,我最开始是在我们开南大学的群里看到的。”
许秋回了一个“惊讶”的表情包,然后去看了看微信朋友圈。
果然,现在整个朋友圈里都要被这篇文章给刷屏了。
韩嘉莹也发了个链接过来,说道:“师兄,你又出名了呢~”
许秋回了个“得意”的表情包,心里暗道,得亏不是八卦新闻,不然学妹估计得炸。
另外,还有多年没联系的高中老同学牛敏敏,也发来了消息,打听许秋的情况。
高中时候,牛敏敏、景围还有许秋,三个人因为都是提前入学的,比正常入学的其他同学年龄小两三岁,再加上成绩都还不错,所以经常一起玩。
后来,牛敏敏去了清北大学,景围去了津城大学,许秋来到了魔都综合大学,分隔三地,联系也就少了很多。
再后来,牛敏敏在清北大学保研硕士,似乎有博士出国的打算,景围选择留津工作,许秋本校直博,三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终于回完了所有人发过来的消息,许秋躺在床上点了个外卖。
在等待外卖的过程中,他顺带翻看了一下洋葱社的上期新闻:
据新花社报道,魔都对外经贸大学和魔都商学院的合并并改名为“魔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消息一经传出,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魔都各大高校相关负责人及专家学者齐聚五角场星八克咖啡厅,共商“更名有我,从新开始”一事,开启了为期三天的群校合并更名会议。
此次会议出席的代表分别来自魔都综合大学、魔都交通大学、同基大学、魔都财经大学、魔都理工大学、魔都大学等等四十七所高校,高校代表齐聚一堂犹如过年。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