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宋胆 > 第105章 臭不要脸

第105章 臭不要脸(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不得不说,在保存文物,尤其是保护中原汉文化上,东瀛人要比我们做的好太多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东瀛人就比我们优秀,其中也是有客观原因的。

一来,自徐福东渡,东瀛便开始接触汉文化。唐朝时,与中原一战,东瀛被彻底打服,对汉文化从戒备变向痴迷。

之后的一千多年,无论偷也好、请也罢,总之不遗余力地从中原向东瀛输送各类古籍和人才。

再加上,东瀛本就孤悬海外,每一张纸墨都要远渡汪洋,得来不易,所以必然万分珍惜。

二来,则是汉民族自身的原因。

我们这个民族本就多灾多难,从未停止过内外战争,而战争又是文化的最大天敌。

从汉末黄巾之乱,到唐初一统天下,整整四百多年的战火。唐末的五代十国,又是一甲子的相互绞杀。无数先人巨著,皆泯于战乱。

像是,华佗医书只剩半部《青囊经》。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也是后人自民间口述拼凑而来,原本早已失传。

甚至连儒家四书五经之一的《尚书》都是伪作,原书不在。

还有:

唐代巨著《群书治要》、前秦政典《商君书》、上古奇章《黄帝外经》。

万经之源的《易经》本有三部,却只留下《周易》。夏之《连山》、商之《归藏》,成了千古疑案。

后世人说,华夏之古无音乐之能,那是因为传世的《乐经》丢失了。

总结下来,我们的民族在几千年的战争史中养成了坚韧的性格,但也在几千年的战争中遗失了太多。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很多东瀛留存下来的东西,是我们淘汰下来的文化。

没错,淘汰!

《周易·系辞下》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译为: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能不断地发展。

被冠以刻板的儒学也有孔圣之训:智者乐水。

智慧的人应该如水般懂得变通。

于是:

难度太大的“尺八”,被笛子取代了。

费工耗财的“漆器”,被瓷器取代了。

辇茶成粉的“抹茶”,被清茶取代了。

助长奢靡的“歌舞伎町”,被遗弃了。

没有实战意义的“相扑”,被遗弃了。

当然,还包括从鱼脍而来的寿司,从唐直刀而来的武士刀。

......

而这些,最后都成了东瀛的标志性文化。

在中原势弱,被万国蹂躏的那段日子里,甚至超越了汉文化,成为亚洲文化的象征。

当然了,这不是酸,更不是赵维想要一把火烧了,也不留给东瀛的小心眼儿来源。

事实上,你学去就学去了,没关系,后世的华夏人恨不得全世界都说中国话,都用筷子,都正视汉文化。

哪怕你说成是自己的,也行!谁让咱们自己不要了呢?

人家给传了下来,那是人家的本事,怪只能怪自己不争气,顶多心里难受些。

可是,你拿去了,说是你自己的,最后还说我们一大家子的祖宗传承都是你,那特么就过分了。

后世的东瀛学术界高喊:“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学汉文化的正统在东瀛。

这就是脸都不要了!

这就好比,两家邻居,一家穷一家富。富家有块地收成不好不要了,让穷家拿去种,时间久了,那块地就成了穷家的。

又过了许多年,风水轮转,穷的变富,富的变穷。

这时候,变富的穷家说,“你们家所有的地都是我的!不信你看那块地,之前是你家的,后来归我了,所以你家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

因为你们祖宗的这块地在我手里,我才是你们祖宗的合法继承人。”

这特么是什么道理!?

别觉得可笑,这就是后世东瀛侵华的底层逻辑,是包裹在野心之外的正统宣传。

而这个荒唐逻辑的支点在哪里呢?就是这个金泽文库!

这里面收藏着自徐福东渡开始,一千多年来,东瀛从中原运回来的所有文化传承。其中有相当多的古籍,在中原都已经失传了。

所以,再过几百年,东瀛人才会拿着这些我们失传的古书和文化说:

“这块地是你们祖宗传给我的,所以我就是你们的祖宗,中国就该是我的!”

就赵维这个脾气秉性,特么不给你烧了等什么?从根儿上就给你断了。

他却没想到,这可不光是把后世东瀛祸害华夏的根儿给断了,这是把东瀛上千年的努力,还有往后千年的发展根源,给连根拔起了。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宋时从梦华录开始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谍影凌云堡宗别闹美国农业不发达,需要金坷垃大明:我为朱元璋续命七十年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我岳父是李世民北宋大法官朕乃一代圣君
返回顶部